【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
常見病脈有很多種,例如浮脈、沉脈、遲脈、數脈等基本脈象。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當民眾發燒時,不能隨便用退燒藥來退燒,否則身體的整體免疫系統將遭到嚴重的破壞,對人體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發燒一、兩天或兩、三天,其實並無礙健康,等到心臟恢復至正常狀態後,就會出現正常的「緩脈」。
廖桂聲醫師指出,人體對感冒、發燒都有抵抗力,只要抵抗力恢復之後,身體的急性發炎現象就同時減緩,這時候會有汗出的現象,之後,身體自然而然就退燒了,同時也回復到正常的體溫,這時候,人的心臟恢復到平常的跳動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正常脈象,在中醫稱為「緩脈」。
依照一般正常脈象而言,有「遲脈」的人並非是好現象,但在實務上卻有許多人的脈象是屬於「遲脈」,像是經常長跑的人,由於心臟為了應付長跑時所帶來的負荷,平常在休息的狀態,心臟的跳動相對地就會比正常人顯得緩慢。
廖桂聲醫師強調,如果經常長跑的人,過了一、兩個月都沒有再繼續長跑,心跳的速度就會回復到跟正常人一樣;還有一種是禪修的人,因為積年累月的禪修、靜坐調息,禪修的人心跳也會跟長跑者一樣,但如果停止禪修後,心跳的速度就會跟正常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