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雜誌 記者:【文/張寶誠】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保意識抬頭以及營運不確定性等現實環境,綠色競爭力對企業永續發展的價值不言可喻。在產業面,企業從構建綠色思維到生產、營運到供應鏈的綠色實力,如何透過明確策略與營運機制,達成環保與績效的雙躍進,是現今企業必修的課題。
在大環境面,從城市到國家,考量低耗能、低排碳的原則下,從產業政策的擬定與推動,產業發展的扶持與獎勵,到綠色城市的建構與發展,已成為產、官、學、研需一致共同努力的目標。
亞洲最大綠色產業交流盛會
為突顯提升產業綠色生產力與競爭力的永續發展技法應用的重要性以及喚起社會大眾對於環保概念的重視,有必要建構產業綠色競爭力的交流平台,供各國政府及企業互相學習、觀摩,了解各國業者最新的綠色產品、技術與服務,共同激盪出新商機。
生態產品國際博覽會(Eco-Products International Fairs, EPIF)就是這樣一個綠色產業競爭力國際交流平台,EPIF是由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從2004年起每年由各會員國的政府、生產力組織與產業緊密合作舉辦,是亞洲區域規模最大的國際性綠色產業交流盛會,讓各國政府與企業能針對最新的綠色技術進行交流與分享,將最新的綠色產品及相關技術手法介紹給各政府單位、產業以及消費者,並透過綠色產品與服務的運用,讓關懷地球與生態的意識深植到大眾心中;同時也是各國企業拓展商業合作與擴展綠色市場的行銷平台。
提升綠色生產力經營績效
EPIF參與業者包含製造業及服務業等相關產業,如節能設備、食品飲料業、紡織、汽車業、電子設備、辦公設備、電信設備、農業設備、電力設備、建築材料、醫療設備技術、化學及公共建設……等產業;相關服務業則涵蓋:生態財務、環境基金、環境溝通、環境教育、能源服務、租賃與回收產業、顧問業、行銷、生態觀光旅遊……等產業。
EPIF自2004年舉辦以來,每年都有突破性的發展,例如:在泰國與越南舉辦的綠色採購網絡、日本舉辦的綠色生產力提升以及在新加坡發表的生態標籤計畫,無論是促進綠色企業與能源認證管理、節能科技創新與綠色建築等概念的推廣,以及環保產品的設計與科技應用的提升,媒合全球生態產品廠商以及潛在的創新綠色業者,鼓勵綠色供應鏈及聯合採購等相關合作,都有亮眼的成果展現。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1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