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調查大中華區上海、香港、深圳及台北4個「金融中心」,認為台北發展前景「需另覓新徑」,且強調相較其他3個中心,台北未充分利用大陸金改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整合契機,與大中華區金融趨勢「脫節」。
該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將是大中華區金融中心未來突顯於全球市場的關鍵,香港、上海及深圳等3地可能在大中華地區整合成一個多層次金融交易平台,並拓展出更深更廣的資本市場,但台北仍不在此發展進程中。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部主管保拉.蘇巴齊(Paola Subacchi)指出,台北金融中心長年為亞洲地區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經驗,原本應該獨有所長,若能擴大服務大陸高端中小企業,才有機會讓台北金融中心具有優勢。
蘇巴齊分析,兩岸4地中,香港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短期內仍難以被撼動,儘管大陸計畫2020年扶持上海成為最大的人民幣在岸國際金融中心,但香港獨具的各類競爭優勢並不會因此而被削弱。
從長遠看來,她認為,大陸國務院自2009年推出的政策決議,已把上海與香港之間的差距在10年內大幅縮短。至於深圳金融中心,未來發展仍將以服務大陸市場為主,為廣東地區各大中小型及創業型企業提供資本市場融資服務。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為百年國際智庫,本次是首度以一年半的時間,大規模、深入研究大中華地區政策宣揚「金融中心」的4個市場,該研究計畫對贊助來源也因而拒絕官方資金。
台灣贊助單位包括華銀、一銀、台銀、銀行公會、券商公會、證交所和金融研訓院等。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昨(2)日在台北公布該研究報告,表示台北是大中華區4個中心的最後一場,主要是情況與其他3地「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