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 記者鄭琪芳〕
馬政府以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為由,執意調漲油電價格,但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資料,包括原油、煤、棉花、小麥、玉米及糖等,近期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多呈回落,且跌勢持續擴大。不過,學者認為,油電雙漲已帶動國內物價上漲,儘管國際原物料價格走跌趨勢已確立,國內物價也不太可能下來。
四月初級原料CRB期指跌17.4%
主計總處表示,今年四月底以初級原料為主的美國商品研究局期貨指數(CRB),較三月底跌○.八%、較去年同月底則跌十七.四%;其中,棉花、小麥、玉米及糖等農業原料,分別較去年同月下跌五十一.二%、十五.七%、十二.五%及九.七%;此外,煤、鎳、橡膠、錫及鋁等工業原料,也分別較去年同月下跌二十七.二%、三十三.六%、二十六.七%、二十九%及二十四.六%。
主計總處說明,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回跌,主要受到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影響,且五月上半月跌勢擴大。其中,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原油五月一日至十七日平均每桶一一○.九美元,較四月跌六.一%;紐約期貨煤價五月十八日為每噸五十五.四二美元,較四月底跌四.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說明,由於國際原物料生產有點過剩,市場需求跟不上,導致原物料價格走跌,因全球景氣難以快速好轉,除了原油及貴金屬價格可能因資金炒作而上來,未來幾年國際原物料價格應會持續走軟;但國內物價不一定會跟著下跌,因為有些商品漲上去就比較難降價,「物價要上調比較敏感、要下調反應比較慢」。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也表示,國際上對原物料需求降低,加上美國儲油過剩,導致近期原物料價格跌落,但國內物價不太可能回來,很多東西漲了以後,會藉由各種理由不降價;況且,原物料只是商品成本的一部分,還有其他成本要考量,油電就是其中之一,油電價格不下來,如何寄望其他商品價格降回來?
可能重演二○○八年停滯性通膨
王塗發指出,二○○八年馬政府上台不久,就堅持油電雙漲,結果當年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四.九七%、七月再上升至五.八一%,二○○八年及二○○九年出現停滯性通膨(通膨率與失業率同時上升);如今馬政府再度油電雙漲,停滯性通膨有可能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