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沈揮勝】
「照顧家人的人,是否也需要照顧和關懷?」有經驗的社工員、居家服務員都深深感受,長期無怨無悔、承擔親人照護的「家庭照顧者」,常忘了自己的健康狀況,像隱形病人般,身心和精神緊繃,無從舒壓,既疲憊又鬱抑!
財團法人台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有感於以中年女性為主、長期犧牲工作青春的家庭照顧者,比被照顧者更需喘息舒壓,五年前起與社福機構合作,開辦「家庭照顧者喘息之旅」,讓數千人重新找到生命定位、展歡顏迎人生。
昨天,該基金會邀請各配合機構,在日月潭雲品酒店分享交流。九十六年提出此構想的富邦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白秀雄幽默地說,在場每一位「幫家庭照顧者找到喘息空間」的社工員,又比前者更需要喘息空間。
白秀雄說,基金會除贊助執行喘息計畫,另輔導認養十二處聚落和社區,近幾年有形的輔助金支出約兩千多萬元,無形資源和贊助難細數。
今年配合執行機構包括天主教失智老人福利基金會、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台中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埔里愚人之友社、嘉市衛生局、屏東基督教醫院、高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宜蘭瑪利亞長期照護中心和馬偕台東分院。
他們以旅遊、泡溫泉、精油按摩,甚至傾聽心聲,讓照顧者真正放鬆,感覺自己是被服務,而不是為照顧家人而來。但多數因懸念照顧對象難成行,也有人需幫長輩餵藥,活動中被迫提早折返。
社工員分享結論,大致可歸納出家庭照顧者女性比例超過八成、五十到六十歲約五成七、女兒照顧長輩達五成五,其次是配偶和媳婦。
他們幾乎沒有自主空間。應邀指導的暨南大學教授黃志忠、吳書昀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簡璽如提多項建議,並表示照顧被照顧者難度更難,提醒政府執行長照服務計畫,應重視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