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黃慧敏)
100年前台灣人口只有337萬,現在2300多萬,成長6倍,人與土地和環境的關係不斷產生變化。公視「百年民與國」今晚10時要帶領觀眾看這百年來台灣的進步與傷害,並供反思。
早年台灣衛生條件差,只要傳染病一來,就死不少人;西方傳教士和日本人陸續為台灣帶來現代化醫療,政府遷台後,也在各鄉鎮設置衛生所、推動衛教,民眾健康改善不少。
年近七旬的嘉義東石鄉助產士紀幸代親手接生的嬰兒就超過1000名,她在節目中表示,過去醫療不發達,一個人從生到死都是衛生所的事,但隨社會變遷,數十年來,醫療進步快速,衛生所和地方不再關係密切。
小小台灣卻有129個水系,曾因汙染嚴重而被戲稱為「黑龍江」的二仁溪,是高屏地區主要河川,上游種果樹養豬,中游沿岸是廢五金處理工廠,台灣環保運動就從此處啟蒙。二仁溪畔現在不養豬了,廢五金也被禁了。經過休養生息的河流慢慢恢復清澈面貌,魚群、鳥類日漸豐富,但沿岸仍留下了不少無法磨滅的傷痕。
台灣的面積70%山地,超過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有250座以上。台灣道路總長4萬多公里,足可環繞寶島26圈。道路雖然帶來便利,卻讓原本脆弱的山河更加破碎。當年人們被迫上山伐木修路、養家活口,後來因著商機,民眾前仆後繼上山,種水果、種茶、開民宿。現在只要大雨一來,居民就得遷離逃命,以免受到土石流和道路坍方的威脅。
台灣面積3萬6000平方公里,占全球萬分之2.5,但陸地、海域物種卻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400倍。然而曾經是梅花鹿樂園、蝴蝶王國的台灣,後來因為人類入侵,棲息地遭到破壞。這些在進步中所造成的傷害,都不過是近百年間發生的事。
「百年民與國」帶領觀眾省思台灣的過去、現代與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