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腲台/沈雅雯
根據2010經濟學人針對全球40個國家進行的「死亡品質調查」發現,台灣對於患者的末期照護有很好的表現,排名高居亞洲之冠。為了讓癌末患者可以不再承受無效醫療的痛苦,衛生署積極推動健保IC卡註記「安寧意願」,截至9月底止,已經有8萬5千位民眾完成註記。
當面臨死亡時,你想要如何走過?今年55歲的陳鳳鸚女士,因為罹患肺腺癌轉移腦部及骨頭,6月時選擇住進安寧病房。她表示,雖然走上人生的最後一程,可是她是享受的,因為安寧緩和醫療,讓她減少痛苦、享受舒適療法。陳女士最終在9月23日安詳含笑離開人世。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陳虹汶表示,安寧照顧指的是「拒絕無效醫療」,當末期病人在生命尾聲時,施以心肺復甦術等治療,不但無效還增加病人的痛苦負擔。她說,不少民眾對於安寧有錯誤的認知,誤以為接受安寧代表著等死或是放棄治療,事實上,「安寧」是拒絕無效醫療,讓病人善終。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衛生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健保卡註記安寧緩和意願,今年一月安寧緩和條例也有很大的變動,希望能讓保護患者免受無效醫療的折磨。石崇良說:『(原音)今年的一月,我們通過修訂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一個改變就是健保IC卡的註記能夠等同於書面同意書,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會帶著健保卡,可是我們不見得會隨身帶著同意書。』
擁有多年安寧病房照護經驗的陳虹汶說,安寧照護談的其實是生死的觀念,她也借用賈伯斯的生命經歷來提醒面臨安寧照護的病人,如果把每一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生命就會輕鬆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