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朱有鈴/高雄報導〕「總量管制」成了學校過濾學生的特權!進行總量管制學校積極踢出問題學生,未進行總量管制的學校只能乖乖照單全收,有學校在一年內就收進近卅名問題學生。
大小過加起來超過五十支、曠課上百節的學生們在校園串聯成新勢力,毆打同學、對老師嗆聲、衝進導師辦公室掀桌子、砸椅子,中午休息聚在校園內吸毒,一見訓導人員到便翻牆而出。
一位老師無助的說:「我站在四樓,心裡想的是,要不要往下跳!」
教育局主任秘書王進焱強調,若有學校以總量管制篩選學生,不但違反規定、觀念也嚴重偏差,會請主管科加強列管。尤其「轉換學習環境」的目的在於輔導,未來將評估採取學生轉換環境但不轉學籍的做法。
原本用意良善的「總量管制」,遭學校濫用,有些學校為省麻煩,要求常出狀況的學生以轉學交換不記過,遇有「紀錄」輝煌學生要轉入,便以總量管制當擋箭牌,但卻又「剛好」有名額可以讓成績好的學生轉入。
這種情況下,沒有總量管制做擋箭牌的學校可就遭殃了,一所學校一年內收進了近卅名各路好漢,其中有人國中已換過四、五所學校,有人曠課兩、三百節,吸菸、上課時間玩牌、侮辱師長、毆打同學都算小case,甚至還到導師室掀桌、砸椅子。
校園內雖裝設多達卅支監視器,仍難免有死角,在鏡頭看不到的地方,不只有學生抽菸,還有人吸毒。由於需要高度觀察的學生實在太多,訓導人員經常得拿著望遠鏡四處眺望。
老師無奈的說,很願意輔導、關懷學生,也了解這是職責,但許多個案的情況已非老師所能處理,尤其一年內收進來自各縣市、各校轉入的學生多達近卅名,對其他學生也極不公平。
一位導師花了好幾個月才剛讓班級經營趨於穩定,不久後班上轉入一名「大哥」,不服管教也就罷了,還吸收班上同學成為手下,眼見班上學生「淪陷」,這位老師說:「我站在四樓往下看,心裡想的是,要不要往下跳,我好無力,不知道怎麼幫助學生,更不清楚會不會再有這樣的學生。」
老師們認為增加專業社工、輔導人力已緩不濟急,希望教育局能依專任教師人力訂出合理的收容上限,否則落實「零拒絕」學校將成問題學生收容中心,最後導致各方全輸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