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記者許純鳳】塑化風暴延燒全台,小朋友不是「無感」族群,他們有話要說。「我希望吃得健康!」11歲的賴柏蓁天真地說。小朋友「有耳無嘴」的時代已經過去,內政部將在11月19、20日舉行第一次「全國兒童少年國是會議」,邀請全國兒童青少年參與,大聲說出自己的看法。
「我希望升學制度更完整」、「我希望有更多適合小朋友看的節目」、「我希望有安全的生活空間」、「我希望畢業之後有一技之長」,這些都是兒童、少年親口說出的心願。
內政部部長江宜樺說,過去大人習慣把兒童少年當成弱勢族群,列為保護對象,認為政策制訂只要出於兒少權益,不理會兒童少年的想法,很少聽取他們的意見。
▲時代越趨開放,社會對兒童青少年的態度及標準不復以往嚴格,也更重視、包容兒童青少年的意見。內政部長江宜樺致詞後應現場提問,談起自己少年時代的「叛逆往事」。
他認為兒童少年身心雖然還在發展,但應被視為獨立個體,有權力討論自身權益相關的公共事務,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想法不盡成熟,但應該被重視。
內政部兒童局張秀鴛表示,在11月「全國兒童少年國是會議」登場前,將在7月20日起陸續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等地舉辦分區會議,針對「兒少家庭與福利權益」、「兒少與健康」、「兒少與媒體」、「兒少與教育及就業」等議題探討,邀請兒童少年代表參加。10月份將舉行由兒童少年自己主持、發言的高峰論壇,最後彙整會議意見,成為未來政府規劃兒童少年政策綱領或施政方針的重要考量。
內政部鼓勵全國關心兒童少年福利、權益、發展議題的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家長與兒童少年參加,發表對兒童少年權益的意見,透過會議或是網路,大聲說出自己的意見。無法親自與會的兒童少年與民眾,可利用全國兒少國是會議的網站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