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地球一小時 Earth Hour"擁抱綠生活•適應新氣候
Earth Hour是什麼?
2007年,受全球氣候暖化影響,造成澳洲地區的降雨創下歷史新低,是澳洲史上最乾旱的一年,而且是持續第五年的乾旱。連續的乾旱,已使得澳洲的農產--棉花產量減少,連同最大城市--雪梨的有效蓄水量也大量降低。民生跟產業的需求已經到了危急的地步。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開始在雪梨發起"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的活動,呼籲當地的人們都必須重視此一事實,而且採取立即的行動。2007年的3月31日當天晚間,整個雪梨除了街道以外,其餘建築物、商店關上電燈,共同為了減少溫室氣體而努力。
時至今日,Earth Hour發展成全球為因應氣候變遷最大型的呼籲:每個人---無論年齡、階級等背景,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與責任。2011年,Earth Hour已集合有5,200多個城市,135個國家,億萬人共同的承諾。
怎麼響應Earth Hour?
2012年3月31日晚上八點半無論你在何處,也一定要召集身邊的夥伴,一起關燈一小時,顯示出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絕不輕言放棄的決心!
隨著2012 『地球一小時 Earth Hour』活動的到來,讓我們來一探每年荒野保護協會都用甚麼行動守護我們的環境呢?
荒野與全球暖化
2005年,正值荒野十週年,關係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內容要求締約國在2008到2012年間,將控制其溫室效應氣體總排放量,較其1990年的排放水準平均下降百分之五點二。『夏至關燈』就在這樣的國際情勢下因應而生,由荒野保護協會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連續五年選在夏至-全年日照最長的一日,亦是夏季用電高峰日,呼籲民眾藉由簡單的小動作-關燈匯集巨大節能效益,號召民眾和各建築物、地標一起關燈響應節能,也營造出「冬天吃湯圓、夏至要關燈」的氛圍。
從夏至關燈到Earth Hour
2009年年底全球都在關注哥本哈根地球暖化高峰會議的結果之時,荒野也決定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所發起的『地球一小時 Earth Hour』活動,與全球億萬民眾一起關燈響應,並且呼籲政府一定要正視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衝擊。
2010年3月,荒野帶領上千民眾在台北市政府周邊踩街,呼籲政府對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一定要有減量的規畫及措施。
2011年,提出『Beyond the Hour』的觀念,將抗暖化的腳步深入社區,以推廣環境、能源教育及實際的節能行為,希望讓民眾能自發以"每日十分鐘,超越一小時"!
2012年『地球一小時 Earth Hour』荒野要更深入社區及家庭,以『節能綠活圖』抓出日常生活當中的吃電用水怪物,讓社區及家居的能源使用更節省!
※新氣候的挑戰
2012年初春時節,中國、歐洲、日本正遭遇近年來最寒冷的冬季,各地均有嚴重災情。可以想見的勢必又會引起全球暖化是否真實的爭論。
全球因為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災難不斷,包括夏季越熱冬季越冷、暴雨乾旱頻率增加等極端氣候,也連帶地影響到農業及糧食安全、土地的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公共衛生、水資源的維護運用、民眾的健康及防災救生系統建立。
※調適是什麼?
因此,面對氣候變遷,除了我們常作的節能減碳,也就是「減緩」策略外,還有一個必要的功課,那就是「調適」!
「調適」的定義是:「調整自然界或人類系統來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減少損害,或開發有益的機會」。我們必須藉由「調適」的做法及對策,來降低氣候變遷對於生活的衝擊。
※氣候調適在台灣
就台灣地理氣候條件屬災害發生頻繁的海島型國家,四周環海且地小人稠,氣候變遷直接衝擊全島之水文、水資源、農業生產與農業需水量、公共衛生及生態環境等,每年發生的颱風、暴雨現象更會帶來重大的影響。
就政府的層面,經建會為因應全球環境變遷,研提我國「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與「國家調適計畫」,做為後續政府推動相關工作之依據。
在個人的層面,除了持續的節能減碳,也要深入了解及檢視本身承受未來極端氣候的能力,,才能做好適應未來的準備。
現在開始,請跟荒野一起「擁抱綠生活,適應新氣候」!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http://earthhour.tw/index.php |